27
2020
-
10
蟑螂類防制操作規程
所屬分類:
蟑螂是一種最古老的昆蟲,分布廣,危害大,嚴重影響人群生活的有害生物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員流動范圍的擴大,為“蟑螂”孳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有效控制“蟑螂”密度,科學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防制目標
為了預防蟑螂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影響,將蟑螂傳染疾病的危險性降至最低堅持以環境治理為基礎的病媒生物綜合防制,將蟑螂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以內,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促進城市全面發展。
二、環境治理
主要通過消除或減少蟑螂的食物來源和孳生場所,預防蟑螂從外界進入室內,達到控制蟑螂危害的目的。
1、減少蟑螂的食物來源:
食品倉庫、廚房、餐飲業操作間要保持通風、干燥,灶臺、餐桌、地面不留食物殘渣和污物。食物和食品原料要密閉保存。
2、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整潔:
及時清理室內外環境垃圾、雜物和抽屜、櫥柜內的雜物,清除蟑跡。
- 堵洞抹縫:
抹平堵塞墻壁、瓷磚、家具、臺面上下的縫隙及孔洞,能有效減少蟑螂躲藏的場所,降低蟑螂密度。對蟑螂可能棲息的縫隙孔洞用藥物殺滅后再用水泥或建筑膠封堵。
4、查找和清除蟑螂卵鞘:
定期仔細查找室內外環境、抽屜、櫥柜等處的蟑螂卵鞘。發現卵鞘后均要剝除碾碎后噴殺蟲劑處理,防止其孳生出成蟲。
5、防止外來物品攜帶蟑螂進入室內:
蟑螂侵入室內的主要途徑有兩個:一是隨同食品的容器和行李等貨物喬遷入室。二是經門窗、墻壁的縫隙、水電管線、下水道等由室外或鄰近的住房潛入室內。要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地阻止蟑螂從外界進入室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餐飲業要建立貨物進入的病媒生物查驗制度。居民、單位對各類貨物,特別是副食品帶進室內之前進行病媒生物檢查。
三、防制措施
1、物理防制
①封六縫:對墻壁、地板、門框、窗臺(框)、水池和下水道的孔洞和縫隙應用油灰、水泥和其它材料加以堵塞封閉。
②堵三眼:堵塞溝縫孔隙,尤其要注意堵塞水管、空調等管道孔眼。
③“八查”法:查“桌、椅、柜、口、池(洗滌池)、案(廚房案板、農貿市場案桌)、縫、堆(雜物堆)。
④粘捕:使用市售的蟑螂屋、粘蟑紙,放置于蟑螂經常活動的地點誘殺蟑螂。賓館、飯店等不適合用殺蟲劑的高檔場所可用粘蟑紙經常誘捕蟑螂。由于蟑螂有聚居習性,粘捕到蟑螂后不要將粘蟑紙丟棄,仍可有效誘捕更多蟑螂。
⑤燙殺:適合食堂、廚房、操作間等場所,用開水或蒸汽直接灌入可能隱藏蟑螂的縫隙和角落燙殺其中的蟑螂和卵鞘。
2、化學防制
①滯留噴灑:集貿市場、酒店、賓館等場所,蟑螂密度較高時,應使用滯留噴灑方法滅蟑,快速降低蟑螂密度。可選用有效成分為殘殺威、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殺蟲劑噴灑,按產品使用說明方法配制。
藥物噴灑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例如廚房、操作間、餐廳,食品加工間、食品倉庫、副食店等房間,垃圾存放處(垃圾道)、地下室,下水道、廁所等特殊場所,食品加工臺下、餐桌底下、雜物堆、水池(槽)底下,下水道口、窨井以及各種各樣孔洞、縫隙等部位為施藥重點。總之,只要是蟑螂可能棲息、覓食飲水的地方,都是噴灑重點所在。噴灑之前務必收藏好食品以免受到污染。為了防止蟑螂逃跑和進入,可先在門窗及其它通道口四周噴灑寬約40厘米的藥帶,當蟑螂通過藥帶接觸藥物就會死亡,然后由外向內自上而下進行噴灑。最好使用噴頭可調節的噴具。噴灑孔洞、縫隙時調節噴頭使藥液噴出成線狀以便藥液噴入深處;處理地面時噴出的藥液可呈扇形狀。噴灑完后關閉門窗、排風扇1小時,效果會更佳。如果間隔一個月后再補充噴灑一次,殺滅會更徹底。
②膠餌誘殺:可選用有效成分為硼酸、吡蟲啉、氟蟲胺、氟蟻蹤、乙酰甲胺磷的殺蟑膠餌。
膠餌誘殺可作為居民室內、不宜采用藥物噴灑的賓館、酒店等場所滅蟑的主要手段。膠餌使用務必遵循“量少、點多、面廣”的原則,即在一間房內投毒點多,每個點用藥量少,分布面廣。用于蟑螂活動較多的地點,如:灶臺下縫隙及凹陷處,廚房的水池下,櫥柜內,抽屜背面接縫處,瓷磚的縫隙處等等。蟑螂較多的地點每平米施藥不少于4個點。施藥后毒餌上不要噴灑殺蟲劑,以免蟑螂拒食。蟑螂密度高時也可以先進行滯留噴灑滅蟑,1周后再采取膠餌誘殺。
③滅蟑餌劑誘殺:室內還可選用粉劑、顆粒等其它劑型的滅蟑餌劑,與膠餌聯合使用。使用方法參照產品說明書要求布放。
④煙霧熏殺:未封閉的垃圾樓道、下水道等較大、較密閉場所采用熱煙霧機噴灑胺菊酯殺蟲劑滅蟑,其擴散性,穿透性好,殺傷面積大,功效高。密閉性較好的場所或倉庫,可采用煙熏炮或蟑螂煙熏片熏殺蟑螂。
四、監測及滅效評估
1、監測方法(粘捕法)
①器具:粘蟑紙、膠面規格為170mmX170mmXX100mm。
監測時,在粘蟑紙中央放置2克新鮮面包屑作為誘餌,將其放置于蜚蠊經常棲息活動的地點,每15㎡房間放1張,不足15㎡的單獨房間按15㎡計算,大于15㎡房間按15㎡為1間折算,粘蟑紙放置12小時,晚放晨收。記錄捕獲蜚蠊種類及數量,計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數。監測時不得選擇一周內藥物處理過的場所作監測點,每次監測時,粘蟑紙必須更新。
2、監測方法(藥激法)
②器具及藥品:手電筒、蜚蠊密度檢測劑。
用蜚蠊密度檢測劑對蜚蠊棲息活動地點進行噴灑,用手電筒照明,檢查5分鐘內驅出的蜚蠊,并計數。
3、監測方法(目測法)
③器具:手電筒
在監測房間內選擇蜚蠊棲息活動的場所,用手電筒照明,檢查并記錄每個場所3分鐘內觀察到的蜚蠊種類、數量、活卵鞘數和蟑跡(孔卵鞘殼、死尸、殘尸等)數。
4、評估標準
①室內有蟑螂成蟲或若蟲陽性房間不超過3%,平均每間房大蠊不超過5只,小蠊不超過10只。
②有活蟑螂卵鞘房間不超過2%,平均每間房不超過4只。
③有蟑螂糞便蛻皮等蟑跡的房間不超過5%。